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(PICC)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插入,最终到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。由于其操作简便、安全可靠,PICC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、肿瘤化疗、肠外营养等领域。本文将详细介绍PICC的应用场景、操作步骤、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。 一、构成与特点
PICC由导管、导丝、置管器、连接器等组成。导管材料多为聚氨酯,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感染性能。PICC的特点包括:留置时间长,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;保护血管,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;减轻患者痛苦等。

二、操作步骤
评估:医生评估患者病情、血管情况和置管风险,确定置管部位。
准备:准备好置管所需的所有物品,如导管、置管器、消毒用品等。
消毒: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,防止感染。
穿刺:将导管插入选定的静脉,直至预定位置。
固定:在穿刺点附近固定导管,防止导管移位或脱落。
三、PICC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
感染:感染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。处理方法包括及时使用抗生素,严重者需拔除导管。
血栓形成:长期留置PICC可能导致血栓形成。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凝血功能,适当使用抗凝药物。
导管移位或脱落:导管移位或脱落主要与导管固定不牢有关。处理方法包括重新固定导管,必要时拔除导管。
四、PICC的护理措施
定期检查: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情况、穿刺点有无红肿、分泌物等。
保持清洁:定期更换敷料,保持穿刺点清洁。
适当活动:在不影响导管位置的情况下,鼓励患者适当活动,以促进血液循环。
注意观察:密切观察患者体温、血液流动情况,以及有无红肿、疼痛等不适症状。
及时处理:一旦发现导管异常,如堵塞、移位等,应立即请专业人员进行处理。
五、结论
PICC作为一种简便、安全的深静脉置管技术,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。通过规范的操作步骤和细致的护理措施,可以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,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、舒适的医疗服务。